美国 关税调整 :2025年最新政策解读与跨境企业应对策略

摘要:2025年8月以来,美国 关税调整 频繁加剧,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判决与特朗普政府的豁免清单并行,全球贸易格局正在重塑。对于跨境行业来说,理解这些 关税调整 并制定相应对策,已成为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2025年对美国跨境贸易来说是极具变革性的一年。8月29日,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以7:4的投票结果裁定,特朗普政府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实施的大部分全球关税政策属于非法。仅仅一周后,特朗普政府于9月5日签署行政令,宣布对39种商品豁免进口关税,同时对另外8类商品加征关税。 这种政策上的巨大波动使得关税调整成为跨境企业必须面对的新常态。

关税调整

法院判决与行政措施并行的政策环境

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判决明确指出,特朗普政府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实施关税政策超越了总统职权范围。法院强调,虽然该法授权总统在面临“异常和特殊威胁”时可以采取紧急经济措施,但这项权力绝非意味着总统能够绕过国会单方面对多国商品实施全面关税。

主审法官特别强调:“宪法赋予国会的征税权不容被行政权力蚕食。” 这一判决直接触及美国宪法的核心分权原则,重申了征收关税、调节对外贸易的权力专属国会所有。

然而法院的裁决并不影响特朗普政府根据其他规定而加征的关税,比如加征的钢铝关税。 这种部分否决、部分保留的判决,为跨境企业的策略制定带来了更多复杂性。

面对这一司法挫折,特朗普政府迅速调整策略,于9月5日发布了新的关税豁免清单。 这项行政令对石墨、钨、铀、金条等39种金属产品及药品等给予关税豁免,同时将氢氧化铝、硅产品等8种商品纳入征税清单

关税调整

关税调整 背后的战略考量

关税调整不是随意进行的,背后反映了美国在关键战略资源上的深层困境。为什么黄金、石墨、钨、铀等资源能够获得豁免?核心原因只有一个:美国本土供给严重不足,高度依赖进口

以钨为例,全球80%以上的供应来自中国,美国本土几乎没有具备经济价值的钨矿,而钨是制造穿甲弹、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等军工产品的“工业牙齿”。石墨方面,中国主导全球精炼石墨市场,美国新能源产业严重依赖进口

这些关税调整体现了特朗普政府“精准打击与定向豁免并存”的策略。 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高科技产品通过特定税号申报可获得豁免,而服装、家居等传统品类则全面承压。

同时,税率叠加效应显著,基础关税、对等关税、惩罚性关税形成“税收金字塔”,中国卖家平均承担3-4层税率

关税调整 对美国经济的直接影响

关税调整已经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7月美国商品与服务贸易逆差扩大至783亿美元,环比暴增33%,为四个月来最高水平

这种逆差扩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业为避免预期中的关税上涨而提前囤货。特别是黄金进口暴增至10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因为企业在对瑞士商品加征39%关税前大举囤货

制造业受到的影响尤为显著。美国供应管理协会的调查显示,8月该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7月的48.0小幅升至48.7,该数字在过去6个月里持续低于50%荣枯线,这意味着美国制造业连续6个月萎缩

一些工厂反馈当前的营商环境“比2007~2009年大衰退时期还要糟糕得多”。许多工厂主将此归因于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及其造成的不确定性,抱怨“在美国制造产品变得异常困难”。

关税调整 对跨境企业的冲击与挑战

关税调整对跨境企业产生了巨大冲击。2025年以来,美国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关税,叠加4月实施的“对等关税”后,中国商品综合税率达到54%,部分商品在4月10日进一步提升至104%

这种高关税环境使得许多跨境企业陷入困境。有着“新三板跨境第一股”之称的择尚科技营收归零,主营跨境电商业务完全停摆,正面临退市风险

去年还创下6.5亿美元营收的晨北科技今年黯然退市,从上市到退市仅仅经历了三年时间,创下了跨境电商企业在港股的最“短命”纪录

过去曾风光一时的有棵树如今已命悬一线,面临破产重整。 一位服装类跨境卖家透露,服装出口美国的关税如果在30%的基础上再增加24%,会直接导致毛利率从35%降至18%,迫使企业要么承受利润缩水,要么将价格提高20%以上,但这将导致在价格敏感型消费者面前丧失竞争力。

跨境企业的应对策略与实践案例

面对频繁的关税调整,成功的跨境企业已经发展出多种应对策略。供应链重构是最常见的应对方式。许多企业开始寻找替代供应商,建立多元化供应链网络,降低对单一国家或地区的依赖。

市场多元化是另一个重要策略。企业通过开拓新兴市场,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成本优化也是关键的应对手段。企业通过提高运营效率、优化物流方案等方式,消化部分关税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一些企业还通过产品升级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对关税成本的消化能力。

政策预警与合规管理体系建设

关税调整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下,建立有效的政策预警机制至关重要。企业需要密切关注贸易政策动态,及时了解可能影响业务的政策变化,为调整留出充足的时间。

合规管理也是应对关税波动的重要环节。全球不同地区的合规要求日益严格,欧盟《数字市场法案》对数据本地化提出要求,美国加州《消费者隐私法案》对用户数据保护规定严格,企业不得不投入巨额资金以满足合规标准

企业应该与专业的报关行、物流公司合作,确保合规的同时优化关税成本。同时,在销售合同中加入关税调整条款,明确关税变化时的价格调整机制,降低政策风险。

未来展望与长期战略规划

展望未来,关税调整仍将充满不确定性。跨境企业需要做好长期准备,适应不断变化的贸易环境。全球贸易体系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多边贸易机制与双边贸易安排并存,各种贸易协定相互交织。

最高法院的最终判决将对关税政策产生深远影响。如果最高法院维持原判,将重塑美国“国会主导贸易权”的宪政秩序。 如果特朗普政府胜诉,则可能开创总统单方面决定关税的危险先例。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全球贸易体系都将面临重大调整。跨境企业需要从战略高度规划未来发展方向,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来增强抗风险能力。

结论: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

2025年的美国关税调整给跨境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孕育着新的机遇。面对政策的不断变化,企业需要保持灵活性和适应性,建立系统化的应对体系。

关税调整不是短期现象,而是全球贸易格局重构的组成部分。跨境企业需要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布局,通过供应链多元化、市场多元化、产品升级等策略,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化转型和合规管理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能够快速适应变化、有效管理风险的企业,将在新一轮全球贸易格局洗牌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