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征20%关税!订单暴跌下最难的一年开始了?

特朗普上任后将关税作为重要政策工具,频繁挥动 “关税大棒”,当地时间 3 月 4 日,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幅度翻倍至 20%,这无疑是在之前已加征 10% 关税的基础上,再度给予沉重一击。自 2 月以来,多个跨境电商平台卖家单量下滑严重,部分类目的卖家甚至 “单量挂零”,创下近几年来最大的单周跌幅。

在关税叠加效应的冲击下,主营美国站的跨境卖家们在 2 月遭遇了销量寒冬。自 2 月中下旬起,多个跨境电商平台的卖家纷纷反映单量急剧下滑。有卖家诉苦道:“2 月份亚马逊的单量直接锐减了 50%,然而广告费却涨了 2 倍。” 还有卖家无奈表示:“别再说是流量被 Temu 分走了,我们做 Temu 美国站,单量也没好到哪儿去。” 更有卖家忧心忡忡:“按照 2024 年以及往年的销量储备的货物,感觉仓储费都要高得离谱了。”

同时,平台流量也断崖式暴跌,许多卖家销售额曲线直线下滑。对于出口企业而言,成本大幅上升。加征关税后,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价格竞争力下降,订单量减少。一些利润微薄的中小企业,无法承受关税成本压力,面临亏损甚至倒闭风险。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 2 月,许多卖家的销量如同 “泄了气的皮球”,呈现直线下滑态势。特别是在当月中下旬,平台流量更是呈现出断崖式暴跌,趋势愈发明显。

除了季节性因素之外,业内普遍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平台合规监管收紧:

亚马逊、Temu、TikTok等平台对合规性的要求日益严格,这要求卖家必须密切关注平台政策变化,及时调整运营策略,确保产品描述、广告内容等符合平台规定,避免因违规操作导致的损失。

2、新品推广期竞争加剧:

2月作为新品推广期,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卖家需要制定有效的推广策略,提升产品吸引力,如通过优化产品详情页、利用社交媒体营销、参与平台促销活动等方式,提高新品曝光率和转化率。

3、消费者通胀预期上升,购买力下降:

美国关税政策调整导致消费者通胀预期上升,购买力下降。这对跨境电商卖家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卖家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灵活调整定价策略,同时寻找性价比高的供应链资源,以降低成本,保持竞争力。

此外,卖家还可以考虑通过提供增值服务、优化购物体验等方式,提升消费者忠诚度,减少因价格敏感度提高而导致的客户流失。

应对策略:

面对这些挑战,卖家需要制定全面的应对策略。包括加强合规管理、优化产品推广策略、灵活调整定价和供应链管理、提升客户服务质量等。

同时,卖家还可以考虑多元化市场布局,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风险,以应对不同市场环境和政策变化带来的挑战。

甚至有卖家直言:“随着 20% 关税落地,市场洗牌加速,2025 年行业淘汰率或许会再次上升。能够存活下来的卖家大概只有两类:一类是拥有优质供应链的,另一类是懂得把握趋势红利的。”

特朗普长期秉持经济民族主义理念,他认为美国在过往的国际贸易中处于吃亏地位,尤其是制造业大量外流,导致产业空心化,损害了美国工人阶级的利益。他期望通过加征高额关税,人为提高进口商品成本,促使美国企业将生产线从海外撤回国内,进而实现制造业回流,增加国内就业岗位,重塑美国制造业辉煌。

加征高额关税确实可能人为提高进口商品成本,但这并不一定能如特朗普所愿,促使美国企业将生产线从海外撤回国内。特朗普期望通过加征关税实现制造业回流和增加就业岗位的目标,虽然出发点可以理解,但具体策略和实施效果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尽管关税冲击带来短期痛苦,但从长远看,也成为中国产业升级的催化剂。中国积极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上游转移,加大在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研发投入与创新力度。

相关阅读:

中美 “关税战” 打响,中国企业出海路在何方?

关税压顶,利润归零?跨境卖家的“绝地反击”

参考阅读:

2025年跨境趋势:关税政策如何重塑卖家供应链布局?